;
一粒小小的沙子如何成为影响现代科技的芯片?
“点石成芯”的过程包含哪些科技工序?
“中国芯”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
芯片,这个看似微小的半导体元器件,却承载着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和关键技术。它如同电子设备的心脏,驱动着手机、电脑、人工智能等现代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转。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芯片无处不在,它已经成为连接现实与智能世界的桥梁。天博体育官网
2024年12月14日,带着疑问与好奇,国华学子在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电子学系杨建华副教授的带领下,打开了探索芯片世界的大门。
讲座开始,杨建华副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芯片的“前世”与“今生”,回望了芯片的发展历程,了解芯片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制造及医疗设备等各领域中的应用。让同学们不禁感叹,如果离开芯片,人们的现代化生活将寸步难行。
讲到芯片的制造生产,杨副教授从同学们最为熟悉的化学元素硅谈起,进而深入到芯片制造的原材料石英砂以及集成电路等方面,详细展示了一粒沙子到芯片的奇妙旅程。同学们在惊叹小小沙粒的奥妙之余,也看到芯片制造的复杂过程,可以说芯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杨副教授的讲解,同学们看到,近年来,尽管我国在芯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依旧面临着世界贸易中诸多卡脖子技术难题。“芯片路漫漫,吾辈当自强!”杨副教授详细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还鼓励国华学子发奋图强,为祖国的芯片事业贡献力量。
最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向杨副教授提出关于芯片研发工作的生涯规划等问题。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既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讲座,更是一次直抵心灵的科技强国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国华学子当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期待有朝一日,在中国芯片发展史上能够留下国华人的奋斗身影。
国华青年之声
杨副教授的讲座发人深省,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奋勇向前。大国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实力的较量。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责任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投身于科技产业发展的洪流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杨副教授细致入微的讲解使我对微电子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更加坚定了我要在芯片行业有一番作为的清晰目标。现阶段我要努力学习,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我将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把青春奉献给祖国!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在芯片技术等关键领域面临着外部制裁和技术封锁的挑战。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肩负着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卡脖子”难题,我们需要有敢于攀登科技高峰的勇气和决心。作为国华学子,我们更应铭记“立志 修身 博学 报国”校训,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肩负起科技创新与进步的使命。
杨建华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电子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
主要从事人工智能算法及智能传感芯片的研究工作,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现担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班主任,获评上海交通大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指导多位本科生完成李政道先生设立的“䇹政学者”基金,获得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指导多名学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及多名学生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上海市启明星计划、央企产学研等多个研究项目。
摄影丨王欢胜宣传部 高二3班 李恩澍审核丨祁玲玲 黄晨曦 季德华
国华纪念中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官方网站|www.sdgh.net
招生热线|0757-26637111